敬畏自然景仰先贤将周礼永世传承
周公礼乐蔚成风气,不少内容至今仍然留存于岐山民间,这些内容曾经是文王仁德之治的基础。岐山人循礼遵法,敬畏自然,景仰先贤,脱胎于先民祭祀活动的许多生活礼仪,其实是岐山人浓浓的人文情结。
周人避凶求吉,祀于河岳,实际上是对自然力崇拜的表达方式,提醒民众尊重自然规律,恰当地渔猎砍伐。至于后世由此产生的人物化的山神、土地、河神等形象,是为了更简单、更严肃地在普通民众中推广这些道理。周礼中所倡导的对待自然与社会的态度,成了周天下归心的凝聚力,不少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世代相袭,成为岐山人生活方式中特点鲜明的文化符号。在岐山农村,每户都会供奉家宅六神——天神、土神、灶神、仓神、井神、财神,这些“神祇”,实际上就是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和人工条件,对它们的祭祀,就是对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的极端尊重。
祭祖,是周人的传统礼仪。周王室东迁后,祖庙还在岐山,王公贵族要在特定的时候回岐山祭祖,这种礼仪形成了村族设祠供奉祖案的风俗。对祖先的景仰,就是对家族乃至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,所谓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只有世代传承着共同的价值观,一个民族才能不断强大。岐山境内寺庙众多,但香火最旺的是周公庙。周公姬旦是儒家文化的肇创者,被后世尊称为元圣。古卷阿曾为周公采邑,周公庙是唐高祖诏令修造的,千百年来,人们对周公的祭祀活动,其实就是对周礼文化的认同,对周礼文化所昭示的自然法则、所遵循的社会规则、所倡导的做人守则的认同。
近年来,祭祀周公的礼仪有了新的发展。岐山县把公祭周公大典列为弘扬周文化的重要活动,与周文化艺术节、旅游黄金周同步举行。更多更
先进的文化元素的介入,让周礼文化的内涵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,不管生活再怎样现代化,“凤凰鸣矣,在彼高冈”的仁爱情怀永远不会磨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