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,你不知道的西府民俗
月到中秋分外明,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来到了,家家户户吃月饼、献月亮,可是你知道中秋节和月饼的来历吗?西府又有那些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中秋习俗呢?12日,宝鸡新闻网记者采访了宝鸡民俗博物馆特邀顾问、民俗专家李福蔚,听他讲述不一样的西府中秋民俗。
中秋的由来
李福蔚说:中秋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,中秋节突出月,农业社会对天地、日月、山川等很重视。封建王朝时期,把祭日、祭月作为国家的祭祀盛典。据史籍记载,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,时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。宝鸡是炎帝故里、农耕文明的发祥地,中秋节来源于祭祀日月的原始宗教礼仪,宝鸡作为周文化发祥地,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个月,分别被称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三部分,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,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,在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“朝日夕月”的习俗,在春分的早上要在东门外进行祭日,夕月,即祭拜月神,在秋分时候晚上要在西门外祭月,所以民间又有“祭日祭月不宜迟,仲春仲秋刚适时”的说法。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
月饼由胡饼演变而来
李福蔚介绍,最早的时候,祭月时,还没有月饼,而是用丰收的粮食做成一些面食祭祀日月,秦之后,石磨发明以后,古人的饮食从“粒食”变为“粉食”才开始蒸馍蒸饼,人们用蒸馍蒸饼献祭月神,发展到唐代以后,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,饮食也开始变得多样化,饼不但能蒸也可以烙,但是把月饼作为节日标志性食品则始于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,唐高祖年间,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还朝,恰逢八月十五日,晚上,李渊举行庆祝仪式,此时,有一位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高祖进献用礼盒装的胡饼以祝捷。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,拿出胡饼,笑指空中明月说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。说完把饼切成很小的块分给群臣一起吃,从此以后,中原人仿照胡人的材料制法制作了胡饼,形成了八月十五吃胡饼的习俗,至唐玄宗李隆基在八月十五夜与杨贵妃在华清池一起赏月吃胡饼,李隆基拿着胡饼,认为胡饼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,就问杨贵妃应该给胡饼改个什么名字好,杨贵妃顺手指向空中的圆月,李隆基脱口而出,就叫月饼吧,从此以后月饼正式成为八月十五的特定节日食品。不仅成为节日食品还成为了节日礼品。
西府习俗:送月饼 献月亮 拜月神
李福蔚介绍,西府讲究逢节追节的习俗,民间要在十五送月饼,讲究新女婿要给丈母娘送月饼,出嫁女子要给娘家送月饼的习俗,同时晚辈要送长辈月饼,外甥送舅舅月饼、送月饼只能早不能晚,殷勤的女婿,八月初一那天就提着月饼往丈母娘家跑。
在西府,节前女儿要为娘家送八月十五节礼,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,如果不送,就认为这女儿没有教养,缺乏礼数。
西府地区,至今保存献月亮的习俗,在农历八月十五,当夜幕降临,一轮皎洁的明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。一家人围坐在当院的一张桌子旁边,一边赏月一边聊天,桌子的正中摆放着应时的瓜果,月饼、苹果、大枣、核桃、石榴之类含有多生多子寓意的供物,以此来献供给月亮,面对明月,摆上蜡烛,供上香,全家人焚香礼拜。一直到夜极深之后,由家中的长者将这些供果分散给家人,一场“献月亮”的仪式才算结束。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样,没有在家的人切好的月饼还要在供桌上放一段时间,寓意人虽然没有回来,但是分享得食物依然有他的一份。
同时,西府地区还有一个讲究,就是一年以八月十五作为时间的界限,经商的人把八月十五作为一年的盘点之日,老板和雇员在这一天要确定是否续订合同。
虽然现在多了高楼大厦,少了以前的庭中小院,但是咱们西府人中秋的传统习俗还在延续,节日当天,很多人依然会在客厅的茶几上摆上月饼,水果等献月亮,人们依然将月饼分食共享,除了吃月饼,赏月,各式的晚会也平添了节日的气氛,一家人在这一天团聚、共享生活的美好与幸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