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0000-xxx400-0000-xxx  / 18092632869

人文典故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西岐资讯 > 人文典故 >

西周与义渠

发布时间:2017-07-06 10:52 作者:西岐路人君 来源:岐山县人民政府官网 点击: 字号:

     公元前 1046年,周武王姬发建都于丰镐(今西安西沣河岸旁),骊山即为周王室游乐之地。西周末年,周幽王沉溺酒色,昏庸无能,新选王后褒姒因美貌绝伦,深得幽王宠爱。然而,褒姒思乡情重,心情抑郁,入宫后从未露过笑脸。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,传旨道:有谁能使褒姒一笑,赏黄金千两。奸臣虢石父惯于谀上,便献计在骊山烽火台上燃火,以逗乐王后。周幽王闻言大喜,于是在骊山上大摆宴席,丝竹歌舞,尽情欢乐,并在席间命人点燃烽火。按照周制,烽火传警,各诸侯国必须前来救驾。各路诸侯匆匆赶来,人马劳顿,却见周幽王正在怡然自得地饮酒作乐,知道实情后,个个懊恼,垂头而归。褒姒目睹这般情景,不意间笑出声来,幽王大喜,重赏虢石父。不久,犬戎兵马进犯周朝,京城危急。周幽王点燃烽火,诸侯们却无一兵一卒前来解围。结果,周幽王在弃城逃跑路上被犬戎兵所杀,褒姒被掳。西周由此亡国。
    这是一个故事,也是一段历史事实,许多年前我就听说过。去年秋天我到甘肃宁县参加采风活动,才清楚了这个故事的全貌:西周末年,由于周幽王残暴,专宠褒姒,申侯对其女申后被废不满,于公元前 771年联合缯国和犬戎军队,进攻镐京,犬戎杀死幽王,掳走褒姒,大掠周王室财宝,焚烧宫室民居。偏处陇西的秦襄公和位于东部的卫武公带兵前来救周,将犬戎赶出镐京,立太子宜臼为天子,是为周平王。受兵火洗劫的镐京,残破不堪,犬戎军队还在郊外,严重威胁着王室安全。平王元年(前 770年),在晋文侯、郑武公和秦襄公护卫下,平王东迁至洛邑王城,史称东周。
    杀幽王、毁镐京的是犬戎。史称:“及平王之末,周遂陵迟,戎逼诸夏,自陇山以东,及乎伊、洛,往往有戎。于是渭首有狄……泾北有义渠之戎,洛川有大荔之戎,渭南有骊戎……”
    翻开历史,我们就可知道,周王朝的老祖先(周族)与戎狄有很深的渊源关系。
    “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。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”(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),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,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 (箭括岭 )下的周原。周原位于关中平原西部,北倚巍峨的岐山,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,西侧有汧河,东侧有漆水河,东西长约 70公里,南北宽约 20公里。岐山绵亘东西,以西北诸峰为最高,山麓平均海拔约 900米。周原水源丰富,气候宜人,土肥地美,适宜农耕与狩猎,岐山系天然屏障。古公亶父经占卜后大吉,就决定在此定居。从此姬姓部落就自称为周人——生活在周原上的人。周族在古公亶父领导下,疏沟整地,划分邑落,开发沃野,造房建屋,并营建城郭,设宗庙,立太社,构建中央机关,设官分职,官职庶务,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,发展农业生产,逐步强盛起来。豳(豳分南北豳,北豳为甘肃宁县,南豳指陕西彬县)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,视古公为仁人,扶老携幼皆来归附。因地处周原,初具国家雏形,遂定国号为“周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说:“后稷之孙,实维大王,居岐之阳,实始翦商。”古公亶父约在公元前 1146年谢世,他有三个儿子:太伯 (也称泰伯 )、虞仲和季历。古公亶父在位时,非常喜欢孙子姬昌 (即周文王 ),想让姬昌以后能继承王位,但周人的传统是长子为裔,而姬昌是古公亶父三子季历的儿子。太伯、虞仲明白古公亶父的心思,就欲让位给季历,出游荆楚,在夷蛮之地断发文身,失去了消息。于是,古公亶父去世后,季历继位,后来季历又传位给姬昌。周武王姬发在位时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。
   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,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、英明果敢的伟大改革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。让周兴盛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,就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,周朝始祖公刘。公刘造福后代,惠及子孙,后人修邑建庙,尊为神圣。每年古历三月十八,庆阳人及长武、彬县百姓都要赴公刘庙拜谒祭奠,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。
    据谭戎莆先生考证,先周时周族几次迁徙都与戎狄有关。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记载: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。”这说明周先族最初是由杜地迁移漆地的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等明言古公亶父由“豳”迁“岐”,后稷居有邰,公刘居豳,古公亶父居岐,文武居丰、镐,西周五都,位置都在“杜”之东。“杜”指杜水,在今麟游县西北。漆指漆水,在今彬县境内。沮指且水,其源头在庆阳境内。先周部族开始在北豳,立足点只在庆阳县周围,范围较小;传至公刘,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,公刘将周人活动地域由庆阳周围扩展到今庆阳市宁县、合水、正宁、镇原等县的塬区和马莲河流域的川道地区。公刘带领族人勘察地形,开垦荒地,制造农具,整修农田,种植五谷,为北豳川塬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他使“行者有资,居者有蓄积,民赖其庆,百姓怀之”。为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,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济在更大地域推广,并由此扩大政治影响,他率领部族从今庆阳迁至宁县,在此建公刘邑。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转移大大开拓了周的基业,使其势力范围扩展为原北豳所在的今庆阳市各县及陕西的旬邑、彬县、长武、淳化、耀州、宜君、黄陵等地。
    宁县的九龙川、九龙河名字来历也与公刘在宁县一带创建古豳国有关。公刘在今宁县庙嘴坪建立豳国,先后经历了十个王,除古公亶父南迁外,其余九人都生活、任职在宁县,且死于宁县。这九个王死后,都埋在宁县城东的川里,于是这条川就被称为“九陵川”。天长日久,人们把“九陵川”叫成了“九龙川”。关于先周九王埋于九龙川一事,宋人乐史在其编撰的《太平寰宇记》中以“川中有九堆似陵”作了记载。
    蛮夷戎狄是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东方曰夷,南方曰蛮,西方曰戎,北方曰狄。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。各诸侯国经济文化较先进,自称华夏,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为蛮夷戎狄。随着历史演变,不少蛮夷戎狄和华夏错杂混居,不断融合,共同组成了自秦统一后的汉族。
    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、析支、渠搜等。义渠戎是诸戎中较强的一支,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,归西王母管辖。商代,他们与居住在陇东和北方的狄族后裔獯鬻相互为邻,又互相攻击,后又与居住在北豳地(今宁县一带)的商属先周部落经常发生冲突,不断蚕食其领土。戎狄人数虽少,但由于长期以打猎为生,剽悍好斗,战斗力极强,先周部落和他们进行过多次残酷的血战。周人南迁后,陇东地区全部被狄人占领。义渠戎又和狄人相互掠夺,互相征战,在狄强戎弱的情况下,义渠戎为了生存,暂归附于狄人猃狁。商武乙时代,季历在商朝支持下,于武乙三十五年“伐西落鬼戎,俘十二翟王”(即猃狁),迫使狄人放弃北豳远迁蒙古草原。此后,季历又伐义渠戎,“乃获其君以归”,迫使义渠等戎臣服于商周。
    西周王朝建立后,从穆王到宣王,多次派兵攻伐义渠诸戎,时战时和。宣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,“王料民于大原”,采取安抚政策,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(即今庆阳、固原地区),五戎之中唯义渠戎留居今董志塬中心及东南部泾水之北。这里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水沛草丰,宜耕宜牧。义渠戎和先周南迁后的遗民杂居,不断学习周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,学习周族文化,在生活风俗上逐步与周族同化,很快发展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。
    历史往往就这么有趣,西周先祖生息、发展于戎狄故里,并建国于宁县一带,也因此带动了戎狄的繁荣昌盛;而西周的灭亡也因戎狄所致,周族不得不迁都于洛邑。但这一段历史也充分说明,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各族人民在祖国土地上繁衍、劳动、生息和斗争,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,推进了民族融合的步伐。国家统一,民族团结,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,也是历史发展的主脉。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  • 西岐九月,给你一个最美的

    2021-09-07

    岐山的秋美不胜收 是丰收、是美味、是美景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的感受 这个秋天,你还不来吗? 来源: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...

  • 岐山这个村子虽小却大有来

    2021-09-07

    岐山最有名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 作为诸葛亮死对头的司马懿 其实也在岐山留下了一段传奇 故事就要从岐山三刀岭说起 站在三国故地五丈原向北平望,渭河...

  • 西府百面锣鼓

    2017-07-06

    百面锣鼓是群众自娱自乐的大型鼓乐形式之一,流传于关中宝鸡一带。 鼓乐通常要用一面鼓、一面锣、两对铙三种乐器,以鼓为主,锣铙为辅,统一节拍,...

  • 古法酿造岐山醋

    2017-07-06

    岐山醋的传统发酵工艺相当考究:采用大曲发酵,自然酿造;选择在气候温润柔和的二八月,精选小麦、高粱配以大麦、豆类、玉米,拌合麦麸。经稞粮蒸...

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,就请分享给身边的好友吧


分享成功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