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0000-xxx400-0000-xxx  / 18092632869

人文典故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西岐资讯 > 人文典故 >

国宝大孟鼎出土记

发布时间:2017-07-06 13:14 作者:西岐路人君 来源:岐山县人民政府官网 点击: 字号:

     岐山第一号乡绅在明清年间当属凤鸣镇的宋家。宋家是“土地大户”“经商大户”“进士大户”,仿佛整个岐山的幸福和机遇都降临在这里。当时关中有民谣曰:“金武功、银凤翔,不如岐山一后晌。”这“一后晌”,主要是指到大户郭家和宋家看上两眼,房屋像宫殿,丫环排成队,骡马赛骆驼,会让所有的人大开眼界,产生如游天堂般的幻觉。
    明成化年间,宋家出了个进士叫宋德,当过浙江道监察御使、四川省按察使;清乾隆年间,宋家又出了个进士叫宋建中。道光三十年( 1850年),宋府的掌门人叫宋兑成,他的儿子宋金玺天资聪颖,十分勤勉,当年又要进京赶考了。如果天遂人愿,心想事成,宋家就要出“三代进士”,可谓门第显赫,头顶的太阳格外灿烂。
    宋兑成一生官运并不顺畅。他当过南郑县教谕、汉中府教授,一生都是管教育的穷官。可宋家的生意在他手中却十分兴旺,在西安、兰州、成都、北京都有商铺,商号叫“长春某号”。道光年间,京当乡财主董天有要抛出大盂鼎,宋兑成之父宋兆奎便盯上了这件大宝。经过再三磨价,用一马车银子买来了大盂鼎。董天有如释重负,他长长舒了一口气。他不想再让这只大鼎折腾这个厄运重重的破落家庭了。他说:“咱没这福气,大鼎是应该放在皇宫里的。他宋家虽然风脉好,不断发官,弄得不好从此会走上败运,这宝煞气太大,他家能压得住么?咱往后走着瞧!”可宋兆奎不信这个邪!他喜好古董,特别喜欢青铜器。他说:“有钱人家钱再多总会散尽,没有宝的家庭就像人没置下啥,心中不踏实!”  
    不几天,礼村有户人家又要出售小盂鼎。原来,就在大盂鼎出土后,这户人家在挖出大盂鼎的那扇土崖上又挖了一件大宝,身子比大盂鼎还粗,上有铭文 400字。由于前者体小字大,后者体大字小,便将前面挖出的大宝称为“大盂鼎”,将后者称为“小盂鼎”。这户人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,把宝藏在水缸下,所以家中还算平安,也躲过了一次次匪劫,未伤及一条人命,他们一直在盯着买主,这下机会来了。当宋兆奎买走了大盂鼎后,这户人家悄悄找到宋家门上,问要不要小盂鼎。宋兆奎当下拍板用一大堆银子买来了小盂鼎。
    小盂鼎重 500多斤,比大盂鼎胖了一圈,高了半尺。上面记载了盂受王命攻克鬼方,俘虏敌人“至万三千八十一之多”。有了这样“一对盂兄弟”,宋兆奎真是乐得不知说啥才好。宋家虽然是名门望族,可对穷人十分怜悯,遇到讨饭的,总要给些吃的。遇到年馑,也给特困户减免租子,并与县衙设法赈济,算得上积善人家。正因为这样,也才保住了百余年的大福大贵。宋兆奎把得到这两件大鼎,看成是祖先积德行善的结果。宋兑成离家时,嘱咐管家好生看管这两件大宝,不得有所闪失。
    就在宋家得到这两件大宝之际,宋兆奎的孙子宋金玺于道光三十年高中进士,联捷翰林,这真是喜上加喜,宋家人高兴得眉飞色舞。当年的状元为陆润庠,可皇帝对宋金玺的答卷也十分看中,只是觉得这名字应该改一下。“金玺”是皇帝的“大印”。他御笔一挥,改为“金鉴”,不仅保持了原名的意思,而且还含有更深层的意思:得一贤臣就得了一面镜子。宋家家族一连出了三代进士,一代翰林,独占风光,可谓光宗耀祖。
    当时的岐山县令叫周赓盛。周县令长着一对八字胡,眼睛一见女人就放光。他喜欢逛窑子,也喜爱赌博,更喜爱宝物。周县令听说宋家一连得了两件大宝,便心里痒痒的,特别对大盂鼎更是垂涎三尺。那年刚收完麦子,周县令给宋家一下子增加了几倍田租和赋税。他原指望宋家人上门求情时,抛出以鼎抵税的办法,可宋家人却不吃这一套。他知道宋家家业丰厚,听说宋金鉴正在北京花了大把银子盖什么“凤翔会馆”!即使盖,也应盖个“岐山会馆”,这说明宋家人没把他放在眼里,他要刹一刹宋家人的威风。
    周县令霸占了城北村寡妇桃花。桃花丈夫死后不几天,周县令骑着毛驴在乡间猎艳采花,正好碰见了桃花。桃花面若桃花,色彩夺人。眼若银杏,流连顾盼。髻云高拥,袅袅婷婷。他盯着桃花,桃花也火辣辣地盯着他。桃花知道他是周县令,那次在“照壁背后臊子面馆”吃面时,周县令就盯上了她。周县令只顾望她,喝汤时竟将油汤倒进了领口中,煎汤将他胸口也烫肿了。店老板嚷嚷着要给县令大人做身新衣服。周县令与桃花一搭上话,两人就如干柴遇见了烈火,燃烧得哔哔剥剥。桃花的公公三天两头见周县令直往家中跑,也发现了这一秘密,可他哪敢得罪县令大人。他指望着桃花守孝期一满,就赶快改嫁,省得让乡邻笑话他。周县令在一个大白天竟来干那丢人事了。桃花公公只好装聋作哑下地干活去了。周县令与桃花一番云雨之欢后,正在兴头上,他骑着毛驴向南溪沟走去。
    那时的南溪沟(即朝阳村),倒柳翻浪,古槐如盖。周公庙润德泉水喷珠溅玉,殷若雷鸣,从源头一直流到南溪沟,给南溪沟带来了灌溉洗濯之便。周县令无心欣赏田园风光,他径直走进了宋兑成家中。一番寒暄过后,他对管家说,他想借大盂鼎看几天。“再说我是个县令,又喜欢青铜器上的铭文,拓几张拓片,五天后归还。”周县令的八字胡像两张弓,吐出的话就是箭。管家情面软,怕得罪了县令,再说县令只是借五天,这个面子不给,就有些说不过去。他让长工套上马车随县令将鼎送到县衙。
    第五天傍晚,管家左等右等,不见县令影子。他有些急了,便去县衙找到了周县令。周县令说:“我正要给你传话呢,前天巡抚大人来到县衙,要借大盂鼎看看,他拉走了那件大宝,不过,不要紧,宋家还有小盂鼎。老大不在还有老二嘛!”管家出门时,向衙役打问巡抚大人这几天是否来过岐山,衙役回答说没来过。管家这才知道闯下了大祸。他又接二连三跑县衙,跑了半年,周赓盛总是铁青着脸说:“巡抚大人看罢就会送回来,你急个啥!”管家对人说:“周县令借宝,跟刘备借荆州一样,有借无还。”
    其实,周县令早就把大盂鼎卖了!他卖给了省城古董商,给自己换回了几千两白银。
    宋金鉴在翰林供职,空闲时间常常来琉璃厂转悠。这里的宝物有不少是从西岐贩来的。看到一件件青铜器,他就想到了故乡西岐,乡思羁愁也就暂压了下来。这正是西风起、菊花黄、残柳衰的深秋,他在德宝斋驻足时,突然发现蹲在地上的宝鼎状似大盂鼎。他赶紧打量起腹中的铭文,一字不少, 291字!内容也完全一样。是不是赝品,可仔细瞧来跟自家的大鼎如出一炉。再一问店主,是刚刚从西安运来的。他以为家中发生了变故,更以为是管家背着主人偷卖了。“狗日的管家,良心让狗吃了。宋家对他不薄,他竟干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!”
    亏得发现得早,店主正在待价而沽。他磨了半天价,开价 3000两银子。他当即以这个天价买回了大盂鼎,翌日又和“凤翔会馆”的乡党装上马车亲自押车运回岐山。他庆幸大盂鼎与宋家有不解之缘,要不咋能“春风再度玉门关”呢?宋金鉴走上仕途后,当过贵阳府知府,后官至刑部郎中。
    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。”再灿烂的太阳也要落山,再富的家庭也有变穷的时候。后来,宋家出了个抽大烟的纨绔子弟宋允寿,他先是用家中的金玉玛瑙换大烟,后用家藏珍贵字画和古书籍换大烟,再后来便想卖掉大盂鼎换烟泡。当时,岐山一大户人家中,有个儿子吸大烟,因吸鸦片量太大,脸上都是烟灰色,每天出门时只好敷胭脂水粉遮盖。一次,终日卧床吸食,怕人打扰,在房门上写了“此处停灵,闲人免进”的牌子,吓得他爸以为家里死了人。待宋家人发现大盂鼎不翼而飞时,才知道早被宋允寿卖掉了,四处寻找,已为时晚矣。宋家还出了个官迷宋世男。他一心想做官,想得茶饭不思。后来,成了山东东阿县候补知县。候补知县名为知县却过着平民日子,终日无所事事。顿顿吃糠咽菜,妻子儿女也跟着受罪,大多自己没有一件像样衣服,要等着补上来,真是比登天还难,有些在这个位置上竟活活饿死,受不了委屈和清贫的,就上吊或喝药而死。宋世男哪能受得了这个恓惶!他竟偷着把小盂鼎送给陕西巡抚,终于成了东阿知县。
    宋金鉴的第五世孙宋炎魁向我讲述宋家家史时,神情凝重。他已 70多岁,1949年 4月参军,参加过扶眉战役、兰州战役等,现为岐山县工商局离休干部,但身体硬朗,记忆力犹强。他说:“宋家衰落于同治二年( 1863年),由于战乱击垮了关中西部的不少大户,加上后人中有抽大烟的,家境就由富变穷。不过,辛亥革命前,宋家又东山再起,在西安有八家商铺。特别在今天钟楼饭店跟前,开了个商铺,生意十分红火。民国十五年( 1926年),‘二虎守长安’,城内饿死了不少人,为了糊口,我祖父宋维新只好卖掉钟楼旁的八间街房,换得 300块白元。我祖母病死在湘子庙街后,祖父把 300块白元送给守城门的,半夜,守城门的将西城门打开了一条缝,让我父亲宋克明和凤翔县的一个年轻人逃出了死人成堆的长安城。冯玉祥赶跑了河南军阀刘镇华,我父亲宋克明与我母亲吕金琴结了婚。 1931年我出世了,起小名为‘宋常乐’。再后来我又有了 3个弟弟。”
    “ 1991年,国家工商总局在北戴河建起疗养院,我有幸被邀请参加疗养。路过北京时,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亲眼看到了大盂鼎。我想它曾在我们宋家住过一段时间,我们宋家为保护国宝也尽了大力。就想照个相,人家说是珍贵文物不让照,站在宝鼎前,我感慨万千。小盂鼎最后没有找见,到现在都是个谜。是埋在地下还是流落国外,谁都说不清。后来,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古专家与记者一起采访我,考古专家说:‘你为啥走时不到我们那里开张证明,你身份特殊,不仅能免费游国博,而且能破例在那个大鼎前留张影,说不定记者还要给你发个专访呢!’”
    “我觉得这钱没有白花,让我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。讲解员说,大盂鼎和小盂鼎为盂所铸。盂为南公括之孙。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在北京琉璃厂看到大盂鼎时,就作出了这一结论。 1979年,扶风豹子沟出土了西周晚期青铜器南宫乎钟,上面的铭文有‘先祖南公,亚祖公仲必父’,证实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。郭沫若在看到小盂鼎拓片后,高兴地说,此鼎所记,于古史古礼极其重要,细审全文,乃盂受王命克鬼方大功告成,于周庙大受庆赏,这场战争分两次进行,初战就俘虏至万三千八十一之多,可见其规模之大。根据大盂鼎上的铭文犹存蝌蚪遗韵,郭沫若还推断出大盂鼎为康王时所铸。讲解员说,大盂鼎从岐山富豪宋金鉴家流出后,以 700两银子卖给了袁世凯叔父袁保恒,袁又送给了左宗棠,左又送给工部尚书潘祖荫。潘家后人悉心护宝,解放后交给上博,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。至于小盂鼎,一说被太平军抢去下落不明,一说被袁保恒买去后又埋入土中,至今觅不见踪影,只留下铭文拓片供人考证。”
    宋炎魁视宝物如浮云流水,对祖上藏宝之事也不愿向人炫耀。他说:“宝从这家流入那家,就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样。富了藏宝,穷了卖宝,在谁家也放不了多久,富贵如浮云,大鼎如青山,名利富贵都是身外之物,我没有必要沾大鼎的光!中国人总是爱说,我们的祖先先前是很阔的,可你自己怎么样?贵族的后代不一定是贵族,我一生历经坎坷,比穷人的后代还遭罪。我想,我祖上过得也不轻松。那时穷人饿得睡不着,富人却因土匪和战乱怕资产和大宝被抢,富得也睡不着。两件大宝的遭遇,就是近代中国人的遭遇。可怜多少挖宝人,都是天下苦命人;可怜多少藏宝人,到头都是一场空。我一直不想把宋家藏宝的秘密抖出来,这些事叫人伤心。平安是福,人一生平平安安比啥都好!”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  • 西岐九月,给你一个最美的

    2021-09-07

    岐山的秋美不胜收 是丰收、是美味、是美景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的感受 这个秋天,你还不来吗? 来源: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...

  • 岐山这个村子虽小却大有来

    2021-09-07

    岐山最有名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 作为诸葛亮死对头的司马懿 其实也在岐山留下了一段传奇 故事就要从岐山三刀岭说起 站在三国故地五丈原向北平望,渭河...

  • 西府百面锣鼓

    2017-07-06

    百面锣鼓是群众自娱自乐的大型鼓乐形式之一,流传于关中宝鸡一带。 鼓乐通常要用一面鼓、一面锣、两对铙三种乐器,以鼓为主,锣铙为辅,统一节拍,...

  • 古法酿造岐山醋

    2017-07-06

    岐山醋的传统发酵工艺相当考究:采用大曲发酵,自然酿造;选择在气候温润柔和的二八月,精选小麦、高粱配以大麦、豆类、玉米,拌合麦麸。经稞粮蒸...

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,就请分享给身边的好友吧


分享成功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哦